欢迎进入安徽省生态经济学会!
今天是 2024年 09月 17日 星期二
安徽生态经济学会
学术研讨
工作指导 您的位置:主页 > 学术研讨 > 工作指导 >
以互联网为助推器 以法治文化为着力点
2020-12-01 返回列表
近年来,我们开展的“双百”活动,青少年普法活动,中国法治建设白皮书的撰写、发布等都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我个人也感觉目前关于文化建设包括法治文化建设,以及网络建设的议题比较多,所以我想结合这些情况简要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想法,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探讨。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十七大又进一步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前不久在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到加强文化建设。为什么我们国家将文化作为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发挥网络和法治文化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看法。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的软实力作用被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的需要、群众的需要。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无忧之后,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文化的单一性、垄断性,开始逐渐关注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文化需求呈现多元性、多样性和多层次。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增强,国家也不断加大投入,包括我们的院团建设、影院建设、影视剧的投资等,文化不断繁荣发展,大家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应该说,推进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首先是一个现实的需要。
  (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打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桎梏,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经济主体达到多元化,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外资经济、合资经济、民营经济等为辅助。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最近人民日报《打开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之门》系列文章指出,经济的硬指标与文化话语权密切相关。比如,我国目前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达到29个,成为世界上入选名录最多的国家,反映出在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面前,国际社会对我们文化价值的认可;《唐山大地震》的高票房也是经济硬指标体现出的中国电影所具备的文化软实力。而提高文化传播力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切实途径。我国虽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文化传播能力相对薄弱,影响了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新华社、电视台的成立,国家投入逐渐加大,包括对外图书的销量逐年提升,都说明我们文化传播力的提升。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发行的成功业绩,我们得到物质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将内外兼修、文武合一的文化精神传达给了世界。传播力是文化的符号,要让这些标志性的东西在全世界传播。另外,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发展文化产业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文化近十年来才被逐渐提升为产业概念,之后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现在知道的包括文化部的改革,院团的社会化、产业化改革,剧团与市场的对接,以及我们合资拍摄、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影视作品,都说明文化产业这个概念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同,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很重要的途径。包括我国建立的最大的动漫产业基地,新闻出版署关于“事转非”的改革,都说明一切都要推进市场化,在市场这个大的环境中整合调整。这一系列措施说明我们国家不仅认识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在战略上和步骤上也确实作出了一系列改革,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传承历史、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元素在全世界都非常有知名度,但是在近代史上被逐渐湮没。当今的西方认识中国有的还是几十年前的模样。我们在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的时候,对外文化的输出还不够,外界对我们的认识也很有限。我认为中国的历史需要用很好的方式和载体传播出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中国应该留下一些值得人类社会继承和传承的东西。我们现在也确实做了很多,在全世界已经拥有近400所孔子学院,几乎覆盖了世界各国主要城市,成为输出中国汉文化的很重要的窗口。我们也通过推出中国艺术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活动,让更多外国民众感受中华文化;包括现在文化部经常派一些大的演出团体出去演出。特别是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华文化显示无穷魅力的国度,一个崭新的中国进入了世界人民的视野。这不仅仅是体育和商贸,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一个历史性标志。但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仍需不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让未来的文明社会记住中华民族今日的辉煌。
  二、互联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何加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使互联网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平台、新空间,继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日趋紧迫和值得深思的课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一)中央关于互联网管理机构的调整。今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进一步理顺了现有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并形成了以国新办、工信部、公安部等为主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体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互联网的信息内容,指导协调督促互联网行业,打击网络犯罪,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工信部则主要负责互联网行业管理,制定互联网行业的规则、政策和标准,负责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接入服务企业的市场准入、退出和日常监管,负责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和经营性网站的备案,负责互联网域名和IP地址资源的管理以及国际协调,拟定电信网、互联网安全防护政策并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电信网、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平台等相关工作。公安部负责互联网安全监督,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监控和处置网上反动、淫秽、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对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在以上三个部门形成的工作格局下,国家安全部负责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共同做好互联网的管理工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宣传信息工作的意见
二维码
安徽省生态经济学会 电话:0551-63499798 传真:0551-63499798 邮箱:ahshengtaijj@sina.cn 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社科大楼
Copyright © 2005-2020安徽生态经济学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17022976号  XML地图